看书哩kanshuli.com

吊顶空间狭窄低矮,只能弯腰爬行,里面布满了错综复杂的电线和通风管道,灰尘呛得人直咳嗽。他打开手电筒,光束在黑暗中来回晃动,照亮了每一根管线的接口和固定装置。他一边爬行,一边用手轻轻拉动管线,检查是否固定牢固,不时停下来记录下发现的问题:“东侧吊顶电线固定不牢,存在脱落风险”“通风管道接口密封不严,可能漏风”。

爬出吊顶时,他的工装沾满了灰尘,头发上也落了不少碎屑,鼻子里全是灰味。但他顾不上清理,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地下室检查防水工程。地下室光线昏暗,空气潮湿阴冷,墙壁上还残留着过去渗水的痕迹。他蹲下身,用手触摸墙面,感受是否有潮湿感,又仔细查看地面的防水涂层,有没有开裂、起鼓的现象。走到地下室角落,他发现一处墙面有细微的水渍,立刻掏出小本子记录下来,标注好位置,准备通知施工方进行修补。

验收前三天,赵承平决定自己先做一遍全面预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从一楼大厅开始,逐间检查每一个房间,测试每一套设备。推开一楼办公室的门,他首先查看墙面的粉刷情况,用手触摸墙面是否平整,有没有裂缝。走到窗边,他反复开关窗户,检查合页是否灵活,密封是否严密。在二楼的剧场,他测试了灯光、音响系统,又检查了座椅的固定情况,确保没有松动。

整整一天时间,他从一楼走到顶楼,爬遍了所有楼层的楼梯,检查了每一个消防栓、每一个开关、每一块地砖。傍晚时分,他坐在工地的临时办公室里,整理着预检发现的问题,桌子上的清单越列越长:三处墙面开裂,分别位于三楼走廊和四楼展厅;五处地砖空鼓,集中在二楼会议室和一楼大厅;还有六个开关反应不灵敏,两个消防栓接口有点松动。

看着这份清单,赵承平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这些问题看似都是小毛病,但积累起来就可能影响整体工程质量。他想起之前走访老旧小区时,居民们因为房屋的小瑕疵而烦恼的样子,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些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第二天一早,他把施工方负责人张经理叫到办公室,将问题清单递了过去。“张经理,这是我预检发现的问题,一共十四处,你们必须在两天内全部整改完毕,整改完成后我还要复查,不合格的话,验收就不能通过。” 他的语气严肃,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张经理接过清单,看着上面一条条详细的问题记录,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赵工,这还有两天就要验收了,这么多问题,时间太紧了吧?有些小毛病,能不能通融一下?”

“没有通融的余地。” 赵承平打断他的话,目光坚定,“每一个问题都关乎使用安全和体验,我们不能带着隐患验收。文化中心是城市的地标,将来要迎接无数市民和嘉宾,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我相信你们有能力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好,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但质量标准不能降。”

张经理看着赵承平坚定的眼神,知道再争辩也没用,只好点了点头:“行,赵工,我们一定加班加点整改,保证按时完成。”

整改的两天时间里,赵承平几乎把工地当成了家。天刚蒙蒙亮,他就踩着晨露赶到文化中心,身上的工装还带着前一天的灰尘,手里依旧攥着那个磨毛边的小本子。距离正式验收只剩不到 48 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程守在现场,盯着施工方把每一个问题都整改到位。

三楼走廊的墙面开裂处,工人们正忙着凿除松动的墙皮。电钻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扬起的粉尘在晨光中飞舞,呛得人直皱眉。赵承平戴着口罩,站在离墙面不远的地方,目光紧紧盯着工人的操作。他看到工人先用钢丝刷仔细清理裂缝里的灰尘,再用修补砂浆填充,动作还算规范,但当工人准备直接抹腻子时,他立刻上前制止:“等等,裂缝深处还没做挂网处理,这样修补容易再次开裂。”

工人愣了一下,转头看向班组长老王。老王快步走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赵工,这裂缝不算太深,挂网会不会太麻烦了?”“麻烦也得做!” 赵承平指着裂缝,语气不容置疑,“文化中心人流量大,墙面长期受震动,不挂网加固,用不了多久还会开裂。我们既然整改,就要一次到位,不能留下后遗症。”

说着,他从工具包里掏出卷尺,测量了裂缝的长度和深度,在小本子上记下数据:“裂缝长 1.2 米,深 0.8 厘米,需挂钢丝网后再进行修补。” 老王见状,只好吩咐工人去取钢丝网。赵承平没有离开,一直站在旁边监督,看着工人把钢丝网固定牢固,再分层涂抹修补砂浆,直到墙面变得平整光滑,才在本子上打了个勾。

另一边,电工正在更换反应不灵敏的开关。赵承平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万用表,等电工换好一个,他就上前测试一次。“这个开关接触良好,电压稳定。” 他一边说,一边在清单上对应的位置做标记。有个电工换开关时图省事,没有把电线接头拧紧,赵承平一眼就看了出来,他伸手轻轻拉了拉电线,接头立刻松动了。“重新接!”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足够的威慑力,“电线接头没拧紧,容易发热起火,尤其是在吊顶里面,后果不堪设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电工的脸瞬间红了,赶紧重新接线,这次不仅拧紧了接头,还缠上了绝缘胶带。赵承平看着他操作完毕,又用万用表测试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才放心。就这样,工人修补墙面,他就站在旁边紧盯工序;电工更换开关,他就在一旁耐心等候测试;瓦工处理空鼓地砖时,他更是全程陪同,从拆除旧地砖到重新铺设砂浆,再到安装新地砖,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把关。

期间,施工方负责人张经理几次来劝他:“赵工,您歇会儿吧,这些活儿我们肯定能干好。” 赵承平只是摆摆手,目光依旧停留在施工细节上:“没事,我看着心里踏实。” 其实他的腰早就酸了,膝盖也因为长时间站立有些僵硬,但一想到文化中心即将迎来市民,想到不能让任何隐患威胁到大家的安全,他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心里清楚,自己多一分坚守,市民就多一分安全,这份责任,容不得他有片刻松懈。

两天后,所有问题全部整改完毕。赵承平拿着问题清单,逐一复查。墙面裂缝修补得平整光滑,用手触摸没有丝毫凸起;空鼓的地砖已经全部更换,敲击时发出沉闷厚实的声响;开关反应灵敏,消防栓接口也紧固到位。他又拿着手电筒,再次钻进吊顶和地下室,确认没有遗漏任何隐患后,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正式验收那天,赵承平早早来到文化中心,将整理好的验收资料整齐地摆放在会议桌上。专家组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逐一检查了工程质量,查看了资料档案,对整改后的效果十分满意。当专家组长宣布 “市文化中心维修工程质量合格,同意通过验收” 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赵承平拿起笔,在验收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笔尖落下的那一刻,他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三个月的辛苦奔波、日夜操劳,都在这一刻有了圆满的回报。

文化中心重新开放的那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赵承平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便装,夹杂在市民中间走进了这座焕然一新的场馆。外墙被重新粉刷成温暖的米黄色,曾经斑驳的痕迹消失不见,大门上方的铜字被擦拭得锃亮,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内部更是焕然一新,平整的墙面、明亮的灯光、畅通的消防通道,每一处细节都透着精致与安全。

儿童区里,孩子们穿着鲜艳的衣服,在崭新的游乐设施上嬉笑打闹,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整个大厅。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围着新装的电梯,好奇地研究着操作按钮,工作人员耐心地为他们讲解使用方法。当电梯平稳地上下运行时,老人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展厅里,市民们驻足欣赏着墙上的画作,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剧场里,已经有观众陆续入座,等待着首场演出的开始。

赵承平沿着场馆缓缓踱步,看着眼前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与轻松。他想起三个月前第一次来现场时,这里外墙斑驳、设施老化、隐患重重,而现在,它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每一位市民。那些与施工方据理力争的夜晚,那些爬吊顶、钻地下室的艰辛,那些紧盯整改的日夜,都在这一刻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坚守没有白费,这座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文化地标,终于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了市民安全、舒适的精神家园。

回到单位,赵承平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立刻投入到项目资料的整理工作中。他把验收报告、整改记录、材料检测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等一一分类整理,用文件夹装订好,贴上标签。办公室的文件柜里,已经整齐地摆放着他负责过的所有项目档案,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公园建设,再到如今的文化中心维修,厚厚的档案堆起来已经占据了半个文件柜,每一本都记录着他的坚守与责任。

整理完最后一份资料,赵承平直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同事小李路过他的办公室,看到满柜子的档案,笑着打趣道:“赵哥,你这档案都快堆成山了,要是整理一下,都能出本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