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哩kanshuli.com

公园改造工程的圆满落幕,让赵承平收获了久违的轻松。可这份闲适没持续多久,一纸新的任命便送到了他手上 —— 负责市文化中心的维修工程。接到通知的那天,办公室窗外的梧桐叶正被秋风染得金黄,赵承平捏着那张薄薄的任务单,指尖却感到了沉甸甸的分量。

“这个项目不一般,” 领导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语气严肃,“文化中心是咱们市的地标,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现在外墙斑驳,内部设施早就老化得厉害,急需整修。而且市里要在三个月后举办全市文化艺术节,到时候各国嘉宾都会来,工期紧得很,要求还得是最高标准,承平,这个担子,只能交给你了。”

赵承平挺直脊背,目光坚定:“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绝不耽误事。” 话虽如此,走出领导办公室时,他的眉头却紧紧蹙着。三个月,要完成一座老旧地标建筑的全面维修,还要重点攻克结构加固和消防改造这两大块硬骨头,这无疑是一场硬仗。他心里清楚,文化中心不同于普通的公园或小区,它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更是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半点马虎不得。

开工前的周末,赵承平特意换上了一双防滑的登山鞋,背着装满工具的双肩包,独自前往市文化中心查看情况。车子刚停在文化中心门口,他就被眼前的景象触动了。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建筑,如今早已没了往日的光彩。米黄色的外墙布满了深浅不一的裂纹,像是老人脸上纵横的皱纹,部分墙皮已经脱落,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砖块,显得破败而沧桑。大门上方的 “市文化中心” 五个铜字,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覆盖,边角处甚至出现了锈蚀的痕迹。

赵承平推开门走了进去,一股混杂着霉味和灰尘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厅里光线昏暗,原本干净的大理石地面落满了灰尘,有些地方还因为受潮出现了水渍。抬头望去,天花板上的吊灯蒙着厚厚的污垢,部分灯泡已经损坏,只剩下空荡荡的灯座。墙壁上挂着的宣传画早已褪色发黄,边角卷起,像是被遗忘了很久。

他沿着楼梯一步步往上走,楼梯扶手因为常年的触摸,已经变得光滑,却也布满了划痕和锈迹。每走一步,楼梯都会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仿佛随时都可能坍塌。走到二楼的剧场区域,情况更是不容乐观。舞台的地板有些松动,用脚轻轻一踩,就会发出空洞的声响。后台的化妆间里,镜子布满裂纹,化妆台积满灰尘,水电线路杂乱地裸露在外,让人看得心惊胆战。

“这哪是维修,简直是重建半条命啊。” 赵承平喃喃自语,心里越发沉重。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笔,蹲下身,仔细记录着每一处存在的问题。外墙开裂、屋顶渗漏、结构松动、电路老化、消防设施过期…… 一页纸很快就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像是一道道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回到单位,赵承平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仔细翻阅着厚厚的维修方案。方案共有五十多页,详细罗列了维修的各项内容和技术要求。他的目光重点落在了结构加固和消防改造部分,这两块都是隐蔽工程,一旦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他记得之前处理问题建材案时,那些隐藏在墙体里的劣质钢筋和不合格水泥,差点酿成大祸,现在面对文化中心这样的老旧建筑,隐蔽工程的质量更是重中之重。

他拿着红笔,逐字逐句地研读方案。当看到 “结构加固采用碳纤维布粘贴工艺” 时,他皱起了眉头。方案里只提到了工艺名称,却没有明确碳纤维布的型号、粘贴的层数以及具体的施工规范。“不行,这太模糊了。” 赵承平心里嘀咕着,在这句话旁边画了个大大的问号。碳纤维布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直接关系到结构加固的效果,稍有不慎,就可能留下安全隐患,他必须在技术交底时把这些细节都确认清楚。

继续往下看,消防改造部分同样存在不少模糊的地方。方案中提到 “更换老旧消防管道,新增消防栓若干”,却没有明确消防管道的材质、直径以及消防栓的具体位置和数量。赵承平回想起文化中心内部复杂的结构,心里越发不安。消防工程是生命工程,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含糊,管道的材质是否符合防火要求,消防栓的位置是否合理,能否在紧急情况下发挥作用,这些都需要一一核实。

他把方案中所有不太明确的地方都用红笔标记出来,足足标记了二十多处。每一个标记,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风险点。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心里思绪万千。工期紧、要求高,还存在这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场硬仗,到底该怎么打?

他想起了之前负责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那些居民期待的眼神,想起了公园改造完工后市民们欢乐的笑容,心中的责任感再次被点燃。“再难也要扛下来,这不仅是我的工作,更是对这座城市和市民的责任。” 赵承平握紧拳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打开电脑,开始查阅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把标记出来的问题一一对应查找答案。对于碳纤维布的型号选择,他对比了多种产品的参数,结合文化中心的结构特点,初步拟定了几个合适的型号,准备在技术交底时和专家、施工方一起讨论确定。对于消防管道的材质和直径,他查阅了最新的消防规范,确保所选材料符合要求,并且能够满足文化中心的消防需求。

夜幕降临,办公室里的灯光依旧亮着。赵承平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自己的疑问和初步想法。桌上的咖啡已经凉了,他却浑然不觉。

他知道,技术交底是开工前的关键环节,只有把所有问题都确认清楚,才能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市文化中心维修工程的开工仪式简单而庄重,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只有施工机械启动时的轰鸣,宣告着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正式打响。赵承平站在工地入口,看着工人们戴着安全帽陆续进场,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再次被放大。三个月的工期,涉及结构加固、消防改造等一系列高难度工序,容不得半点疏忽,他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周至少两次深入工地,把每一个细节都盯紧抓实。

他随身带着一个巴掌大的牛皮纸笔记本,封面已经被磨得有些毛边,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过往项目的问题与整改情况。如今,这个小本子成了他监督文化中心维修工程的 “利器”。每次去工地,他都把本子揣在工装口袋里,走到哪里记到哪里,字迹工整而急促,生怕遗漏任何一个隐患。“西侧外墙裂缝修补不平整”“三楼消防栓接口生锈未更换”“结构加固处钢筋间距偏差 2 厘米”,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在他眼里都是关乎工程质量的大事。

初秋的午后,阳光依旧毒辣,工地的水泥地面被晒得发烫,踩上去能感觉到热量透过鞋底往上涌。赵承平戴着安全帽,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在下巴处汇成水珠滴落在地上,瞬间被蒸发。他正沿着二楼的走廊查看结构加固的施工情况,突然听到一阵刺耳的金属切割声,伴随着零星的火花四溅。

他心头一紧,快步循声走去。只见走廊尽头的空地上,两名工人正拿着切割机切割钢材,火星像烟花一样四处飞溅,落在旁边堆积的木材和保温材料上,发出 “滋滋” 的声响。而他们身边,既没有放置灭火器,也没有铺设防火毯,甚至连最简单的防火警示标识都没有。

“住手!立刻停工!” 赵承平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怒火,快步冲到工人面前。切割机的轰鸣声戛然而止,两名工人愣在原地,脸上露出茫然的神色。其中一个年轻工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有些不解地说:“赵工,怎么了?我们还得赶进度呢。”

“赶进度也不能拿安全开玩笑!” 赵承平指着飞溅的火花和旁边的易燃材料,语气严肃得吓人,“你们看看,切割钢材不采取任何防火措施,这些木材和保温材料都是易燃物,一旦起火,整栋楼都可能遭殃!文化中心是老旧建筑,内部结构复杂,真出了事故,谁承担得起责任?”

他的话像重锤一样砸在两名工人心上,年轻工人的脸瞬间涨红,低下头不敢说话。这时,施工方的现场负责人张经理闻讯赶来,看到眼前的情景,脸上立刻堆满了歉意:“赵工,实在对不起,是我们管理不到位,我这就安排整改。”

赵承平没有丝毫缓和,他掏出小本子,飞快地记录着:“9 月 15 日,二楼走廊钢材切割作业,未采取防火措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写完后,他合上本子,看着张经理说:“马上组织工人撤离危险区域,清理周边易燃物,配备足量灭火器和防火毯,安排专人现场监护。整改不到位,绝不允许复工!”

张经理连连点头,立刻安排人手落实。赵承平站在一旁监督,看着工人们忙碌地清理现场、摆放消防器材,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但紧绷的神经丝毫没有放松。他知道,工地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上次处理问题建材案时,那些因为违规操作导致的安全隐患,至今还历历在目。“安全是底线,更是生命线,绝不能有半点侥幸心理。” 他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