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哩kanshuli.com

这次调研,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陪同书记的公务出行。

这是他成为书记身边人后的第一场实战,是一场李书记亲自布置的,无声的考试。

这份考卷,能得多少分?

这道考题做得好与坏,或许真的将决定他们能在书记身边待多久,未来能走多远。

洪均下意识地攥紧了放在膝盖上的手,指节微微发白,但眼神却无比坚定和明亮。

更大的考验,确实才刚刚开始。

而他,已别无选择,必须全力以赴。

半个月的时间倏忽而过。

李仕山带着富进和洪均,轻车简从,几乎踏遍了安江市下辖的每一个县区。

这趟深入基层的旅程,让李仕山清晰地看到了身边这两位年轻干部的成色。

富进越来越适应大管家这个角色,把行程安排滴水不漏。

他与各地接待人员的沟通如春风化雨,总能将李仕山的意图精准传达,又能将下面的情绪委婉反馈。

李仕山甚至注意到,富进能记住每个县区主要领导的习惯和偏好,连餐桌上不经意间多夹了两筷子的菜,他都会默默记下,在后续安排中有所体现。

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圆融的处事方式,让下面的人感到被尊重,工作配合度自然极高。

而洪均,则展现出了另一种特质。

他就像一把骤然出鞘的解剖刀,锋利、精准,带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他的洞察力,尤其是在穿透表象看清本质方面,明显比富进更胜一筹。

他似乎天生就对数字异常敏感,对逻辑链条有着严密的追求,更能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中,捕捉到问题的蛛丝马迹。

两人一个长于“人情”,一个精于“事理”,形成了绝佳的互补。

李仕山看在眼里,心中愈发满意。

这次调研,可以说收获颇丰。

洪均也确实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凭借扎实的前期准备和现场敏锐的观察,发现了不少隐藏在“标准动作”和“完美汇报”下的真问题。

在某经济较好的区,听取党建经费使用汇报时,材料上罗列的项目琳琅满目,数据详实。

但洪均却在参观一个社区党建活动室时,发现崭新的理论书籍塑封都没拆,活动记录却显示已组织过多次学习。

他不动声色,随后调阅了该区近三年的党建经费明细,发现大量资金用于制作豪华宣传册、更新超标准办公设备。

而真正用于补贴困难党员、开展实效性强的组织活动的经费比例偏低。

他敏锐发现这是将党建经费异化为“部门福利”和“形象工程”。

再比如,翻阅某县的干部培训计划,课程设置看起来“高大上”,EMBA管理课程、前沿理论讲座占比很高。

洪均却留意到,该县农业人口仍占多数,主导产业也是农产品加工。

他私下与几位乡镇干部交流,发现他们对这些“高端”课程兴趣寥寥,反而更渴望得到农村矛盾调解、特色种养殖技术指导、电商平台运营等“接地气”的培训。

他分析认为,干部培训存在“供需错位”,脱离了本地实际需求和干部岗位需要,浪费了资源,效果也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