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6章 谁的和信达? (1 / 2)
看书哩kanshuli.com
清晨,咸湿。
陈厝村委会的档案室弥漫着纸张陈腐、灰尘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霉味。
陈厝村主任陈旺早已等候,脸上堆着客气却生疏的笑,旁边的桌上码着几摞新打印的资料,人口台账、族谱简录、祭祖收支簿,村集体收支账簿和历年的捐赠名录,码得整整齐齐,透着一股被精心筛选过的味道。
“梅教授,您要看的东西,都在这儿了。”陈旺依旧苍蝇般的搓着手,“都是公开的,清楚的。”
梅苹颔首道谢,“麻烦陈主任了。”
“没事儿,应该的,”可目光却扫过蔡东照从包里拿出的一本“陈厝村档案摘要(供学术研究参考)”,微微皱眉。
“对了,梅老师,这边有茶水。等中午,村委会那边准备了一点便饭。放心,都是家常菜。”
“谢谢,您费心了。”
“呵呵。”
梅苹坐下,从包里掏出一摞打印的资料和稿纸,姬小雅拎出笔记本电脑,两人拿起材料,分头翻阅,
蔡东照则熟络地与陈旺攀谈,递烟点火,烟雾缭绕间,话题看似随意地绕着村子的营生、谁家娃出息了打转。
没一会儿,听说村里的财务过来了,便拉着陈旺去了村办,去要另外的一些材料。
日头渐渐爬上来,光线从高窗斜射进,照亮空气中飞舞的微尘。
木桌前,面前摊开着几本厚重的梅苹神情专注而平静,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缓缓移动,偶尔用铅笔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做下记号。
姬小雅在一旁负责拍照和录入关键数据到她那台厚重的IBM ThinkPad笔记本里,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梅老师,”蔡东照一手抱着,一手拎着几摞用绳精捆扎的旧档案盒,进了门,“这是近几年的村办企业挂靠登记和部分经济合同副本,还有镇经管站那边转过来的部分审计摘要复印件。按您说的,重点看集体资金流向和关联方。”
梅苹点点头,接过档案盒,只是稍微翻了翻,叹口气,“乱七八糟,小雅,手里的东西放一放,先整理这些,东照,你按照咱们的格式,一起帮忙记录。”
“诶。”
三人把资料一样样解开,开始按照时间分门别类,一份份归纳着。
“嚯,这一层,呸,呸!!”蔡东照捏起几张装订好的材料,在桌边抖落几下,稀里哗啦,腾起一阵灰尘,“梅老师,这是让我们帮忙整理文件啊,回头整理好了,他们可省事儿了。”
梅苹捏起一张已经被潮气把字迹氤氲开来的报表,吹了吹,听到蔡东照的抱怨,又指了指桌角那一堆,“呵呵呵,东照,你觉得,要都是像这个,还有啥价值么?不就得从这些故纸堆里找数据?”
“倒也是。”
花了小半个时辰,三人才把这些经济资料理了个大概齐,又开始坐在桌前,一份份翻阅,查找有用的数据。
只不过,翻着翻着,一个频繁出现的名字引起了她们的注意,和信达。
姬小雅拿起一册潮乎乎的《村集体土地及项目往来账目(1998—2022)》,一打开,便是“咦”的一声。
“怎么了?”
“梅老师,您看这个。”
梅苹接到手里,翻了几张,就发现,这本早几年的账目上,字迹潦草,许多收支只用“工程款”、“往来款”模糊带过。
而那几个抬头,“和信达水产有限公司”、“和信达汽贸服务部”、“和信达进出口贸易商行”、“和信达电子有限公司”.....
梅苹想了想,起身叫上蔡东照,“东照,走,去找陈主任问问。”
两人来到村委会,瞧见陈旺正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歪坐在桌前。
“陈主任?”
“啊,啊,梅老师,怎么,有事儿?是不是少什么东西?”
瞧见梅苹和蔡东照进来,陈旺忙把手里的报纸一合,带着点被抓包的尴尬,笑道。
“没,没少东西,就是看看材料里,有几个事想问问您。”
“说,您说。”
梅苹走到桌前坐下,拿起那本账目,摊开,指着账页上几笔大额收入备注,和信达水产有限公司捐赠村道修缮款、和信达电子元件厂资助老年活动中心、和信达进出口贸易公司赞助宗祠祭典。
“陈主任,这个和信达公司,是村里的集体企业?我看到好多材料和登记上,都有这个和信达,还关联着好几家公司?”
陈旺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赶紧凑过来看,“哦,哦。这个啊,是村里的福气啊!”
“都是咱们在外头做得好的宗亲,有良心,念着老家啊!和信达是他们合起伙来弄的公司,经常回馈乡亲的,你看这路、这桥、还有逢年过节给老人发的红包米油,都是他们掏的钱!这叫,叫什么来着,哦,企业反哺!”
梅苹不动声色,继续翻阅。账目里,这个“和信达”不仅捐资修路建桥养老,还投资了村里的几个水产收购点和一处小型修船所,投入不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更关键的是,翻到后面几页,在一份格式陈旧的“法定代表人登记表”复本里,她赫然发现,这几家“和信达”的法人代表名字不同,但全是房头里七老八十的族老名字,而法定代表人签名栏旁边,都用蓝色圆珠笔潦草地写着同一个联系人和电话,“陈言响”。
“这位陈言响先生是?”梅苹指着那名字。
“达....言响啊!”陈旺说道,“他是咱陈厝在弯岛那边的大能人,这些好事,都是他牵头操持的,”说着,指了指墙上挂着的一面簇新的锦旗,落款正是“岛商陈言响先生惠赠”。
梅苹点点头,没再多问,“谢谢陈主任。”
“客气什么,这和信达,不光我们合口,就是市里,也是很有名望的,修桥铺路,捐资助学,造福乡梓,每年都不少。”
“倒也是个好事。行,陈主任,您忙,我们忙我们的去。”
“诶诶,有事儿喊一声就成,我自己过去。”
“呵呵呵。” 梅苹笑了笑。
等回到档案室,蔡东照压低声音,凑近梅苹,“其实,梅老师,这事儿....有点道道。”
“嗯?怎么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