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哩kanshuli.com

首先,他以童渊枪法的运劲法门和步法为基础,保证身法的灵活与劲力的通透。

然后,尝试将李彦戟法中一些刁钻的攻击角度和诡异的发力方式,融入枪法的直刺、斜挑之中,使攻击路线更加难以捉摸。

接着,引入张愧戟法中那种如山岳般沉稳的防御姿态和势大力沉的劈砍动作,增强招式的厚重感与杀伤力。

这最初的尝试并不顺利。

不同武学间的转换极为生涩,时常顾此失彼。

练习时,时而因追求诡异角度而导致下盘不稳,时而因强调力量而失去了枪法的轻灵,显得笨拙不堪。

甚至有几次,因内力运转不协,险些伤及经脉。

但王晨没有气馁。他不断调整,反复试验。

他将一套动作拆解成无数个细微的环节,逐一打磨,寻找最佳的衔接点。

他意识到,简单的拼接行不通,必须有一种核心的“意”来统领所有这些元素。

他脑海中不断回响着童渊曾经说过的“刚柔并济”以及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这两句话。

突然间,他恍然大悟,或许这门新武学的核心要义就在于一种“动态的平衡”。

这种平衡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对手的实际情况,在“灵、奇、正、霸”这四种形态之间自由切换,甚至能够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运用。

有了这个核心思想的指引,他在融合各种武学招式的过程中变得更加顺畅了。

他不再局限于某一招式究竟源自枪法还是戟法,而是更注重在意境上的融会贯通。

比如说,当他使出一招刺击时,起手的动作可能会借鉴枪法的迅疾特点(灵),然而在中途,他可以迅速改变招式,将其转化为戟法的刁钻上撩(奇)。

如果遭遇对手的格挡,他又能顺势而为,将这一招变为沉猛的下劈(正)。

而一旦抓住对方的破绽,他便毫不犹豫地爆发出全身的力量,如同雷霆万钧一般给予致命一击(霸)。

如此一来,整个出招过程便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自然而流畅,毫无阻滞之感,令人难以捉摸其中的变化。

而对于霸王戟法的“霸”意,王晨并未直接去模仿其具体的招式(毕竟他未曾系统地学习过这门武技),而是选择另辟蹊径,尝试去领悟那种一往无前、舍我其谁的气势。

为了能够将这种气势融入到关键的攻击时刻,以气势助长威力,王晨可谓是煞费苦心。

他日夜琢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常常废寝忘食,甚至通宵达旦地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身体也因为过度劳累而日渐消瘦。

然而,尽管身体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王晨的眼神却愈发锐利明亮,仿佛有两簇火焰在燃烧。

那是他对武技的执着和热爱,也是他不断突破自我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