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哩kanshuli.com

不单单是朱高煦,还有他的第三子朱高燧,还有老十二、老十四,

如今也是时候安排了

想着这些烦心事,朱棣的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了那个年轻的身影。

蓝武。

这些事情,似乎也只有交给他来做,自己才最放心。

毕竟,他是自己的女婿,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帅才,而且对于海外之事也最有经验。

当初自己二哥、三哥,还有朱允炆等两个侄儿不都是蓝武安排的吗?

由他来执行,最合适不过。

正好,迁都之事已近尾声,这位凉国公也差不多该从那一大堆繁杂的琐事中脱身,是时候给他找点新的事情做了。

朱棣心中有了计较,但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迁都大典,万国来朝,这些都是眼前的头等大事,不容有失。

至于如何处置朱高煦,如何安排蓝武,这些都可以往后放一放。

毕竟,即便再急切,也要等那支承载着他无尽期望的船队,从大洋的另一端回来。

而根据郑和之前派快船传回的音信,最迟明年初,船队便将满载而归。

到时候,再做决断不迟。

凉国公府。

蓝武自然也收到了同样的消息。

与皇帝朱棣不同,他关注的,不仅仅是郑和的那支主船队。

如今大明的下西洋船队,早已不是当年那般单一的航线。

在蓝武的建议下,船队早已分成了两支。

一支,由郑和统领,抵达南洋之后,便折而向东,去探索那片被后世称为美洲的,全新的大陆。

而另一支,则由汤和的嫡孙,汤文喻统领,沿着传统的航线,一路向西,深入西洋,最远甚至抵达了被后世称为非洲的红海沿岸。

汤文喻,是蓝武亲自向朱棣举荐的。

此人不仅是汤和的后人,根正苗红,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勋贵子弟的骄奢之气,为人沉稳,精通航海与商贸,是蓝武刻意培养起来的,自己这一系的人。

之前,这两支船队返航的时间,都是特意错开的,以便于朝廷能够从容地接收、处理船队带回来的海量货物与信息。

但这一次,却是个例外。

东去的船队与西去的船队,根据传回来的消息,将会在差不多的时间,一前一后,抵达北京。

两支庞大的舰队,满载着来自世界两端的奇珍异宝与财富,同时回归。

这绝对是大明开国以来,少有的一桩盛事。

更何况还有郑和首次抵达北美洲后的首次返回。

蓝武站在书房的舆图前,看着那张由他亲手绘制,标注着无数航线与地名的世界地图,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他知道,当这两支船队回来的时候,带来的,将不仅仅是财富。

更是一场,足以改变整个大明,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巨大风暴。

而且根据蓝武的了解,这一次下西洋回来之后,朝廷应该就会彻底放开海禁,从此之后只要有能力的,无论是谁,都可以出海谋生了。

这件事从洪武末年开始推进,一直到如今,已经快二十年时间,总算是要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