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哩kanshuli.com

冯文生的声音顿了一下,似乎有些诧异,不解的问道:“赵立国和赵宏伟都认罪了,证据也链对上了,有问题?”

“问题很大。”

沈青云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百叶窗,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

政法委大院里的路灯已经亮了,昏黄的光线照着空荡荡的街道,像一条沉默的河。

“您不觉得赵立国的口供太假了吗?他一个乡党委书记,就算怕扶贫款的事败露,至于要杀李政和全家?灭门啊,冯书记,这不是小罪,是要掉脑袋的,他有这么大的胆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青云缓缓说道:“这不太符合一个贪官的心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冯文生翻动纸张的声音:“我当时也觉得有点奇怪,但赵立国和赵宏伟都认了,还有杀手王虎他们的供述,证据链是完整的……”

“证据链完整不代表真相。”

沈青云打断他,语气带着急切:“您再看看叶守政的口供,他一口咬定自己不知道杀人的事,只承认收了钱。可他是市纪委书记,赵立国的靠山,赵立国要做这么大的事,会不跟他通气?万一事发,赵立国把他供出来,他能跑得了?”

冯文生的呼吸声在电话里变得沉重起来:“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不对劲了。叶守政昨天还跟我说,他跟赵立国只是利益往来,没参与其他事,当时我没多想,现在看来,他是在刻意撇清。”

“不止是撇清。”

沈青云的声音压得更低:“我刚才翻了王海涛的卷宗,发现叶守政的小舅子给王海涛送过礼。李政和当时同时在查扶贫款和住建局,会不会他查到了叶守政既包庇赵立国,又勾结住建局的人,形成了一个贪腐网络?所以他们才要杀人灭口,而且是灭门,就是怕李政和把事情捅出去。”

电话那头传来冯文生倒抽冷气的声音:“你的意思是,扶贫款只是个幌子,真正的原因是李政和查到了更大的贪腐网络?”

“很有可能。”

沈青云的手指紧紧攥着窗框,指节泛白:“赵立国和赵宏伟之所以认罪认得这么快,说不定是有人给他们许了诺,让他们扛下所有事,保住背后的人。而叶守政一口咬定不知情,就是为了切断线索,不让我们查到更深的地方。”

“那我们怎么办?”

冯文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现在赵立国他们都认了,再翻供很难。而且如果真有更大的网络,背后的人肯定不好惹。”

“不能就这么定案。”

沈青云的语气斩钉截铁:“李政和全家不能白死。我们得重新审,重点审赵立国和叶守政的关联,还有叶守政跟住建局的往来。另外,查一下赵立国案发前后的通话记录,看看他跟谁联系过,有没有人在背后指挥。”

“我会安排。”

冯文生沉吟片刻,对沈青云说道:“就像你说的那样,这件事绝对不简单,背后说不定有更多的线索。”

电话挂断后,沈青云没有回到座位上,而是站在窗边,看着远处的省纪委大楼。

那里的灯光还亮着,冯文生应该已经开始安排重新审讯了。

他的心里依旧沉甸甸的,像压着一块石头。

一个模糊的贪腐网络雏形在他眼前浮现,叶守政作为市纪委书记,利用职权包庇赵立国挪用扶贫款,同时通过小舅子的公司,向住建局局长王海涛行贿,形成了一条从乡村到市里的贪腐链条。

而李政和,就是因为触碰到了这条链条的核心,才被灭口。

“之前只盯着扶贫款,忽略了住建局的案子,是我的错。”

沈青云拍了拍额头,心里有些懊恼。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总队长谢俊文的号码:“俊文同志,你马上查一下兴盛建材商行的资金流向,重点查它跟王海涛、赵立国之间的往来,还有,查一下赵立国案发前一个月的所有通话记录,不管是座机还是手机,一个都不能漏。”

“是,沈书记,我现在就安排。”

谢俊文的声音很干脆,没有丝毫犹豫。

挂了电话,沈青云走到书架前,拿出一本《刑事侦查学》。这本书是他刚参加工作时买的,书页已经泛黄,上面写满了他的批注。

他翻到“供词分析”那一页,上面写着:“供词需与动机、能力、客观证据匹配,过于完美的供词,往往是假的。”

他合上书,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赵立国的供词看似完美,却忽略了“动机是否足以支撑行为”;叶守政的供词看似无懈可击,违背了“利益共同体的关联性”。

这两个漏洞,就是揭开真相的突破口。

办公室里的时钟指向八点,窗外的夜色更浓了。

沈青云拿起桌上的凉茶杯,走到饮水机前重新接了热水。

热气袅袅升起,模糊了他的脸,却没模糊他的眼神。

他坐回办公桌前,打开电脑,开始整理李政和笔记里的疑点,准备明天一早送到冯文生手里。屏幕的光映在他的脸上,认真而执着,像一盏在深夜里永不熄灭的灯,照亮着通往真相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