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哩kanshuli.com

五星级酒店就在河那边的郊区,因为新城就规划在那边。

三星级酒店到时候就招商引资,让企业或私人老板来建,也建在新城那边。

后面在那边建新客运站、新幼儿园、新小学、新中学、新医院和新菜市场等,完善基础设施。

以便更好地吸引开发商去那边买地开发商业和住宅。

至于老城这边,用以旧换新的办法让一部分人家搬到新城去,然后把他们的老房子和把地基划归国有。

如果连成片的话就拆了开发。

正常来说应该先开发老城这边,这样才能快速改变县城面貌。

但开发老县城,会有很多阻力,会耽搁时间。

而且,祁同伟知道自己在希春县待不了几年,一旦搞出百亿县,他很快就会被调离。

因为,会有很多想镀金的干部来希春县任职。

所以,难啃的骨头还是留给后来的人吧。

接下来,祁同伟准备用第二季度的税收征地,搞三通一平,然后卖地开发。

获得的财政收入,拿出一部分作五个项目的备用金,另一部分继续征地,搞三通一平,然后卖地开发。

工业园区的4500户拆迁户,按照规划是就近安置。

县里在工业园区周边0.5-1km处给他们划几块地,县里征用后三通一平。

然后给拆迁户标准地块,城建局给移民做好规划。

每户120㎡(面宽10m × 进深12m),按照1楼4.5m高,2-7层3m高的商品房标准建房子。

一层铺面做配套小商业,服务工业园区,上面6层自住和出租。

配套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村民活动室、小公园+广场、5吨垃圾收集站(2座)和公交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县里给予30元/㎡的配套费和相应政策。

他们用征地和拆迁补偿作为启动资金,剩余向银行贷款。

以后,他们就靠开铺子或出租铺子和出租房屋生活。

为此,县里把原本规划的工业园区配套商业砍了,只留下园区必须的那一小部分。

其余的让移民村的铺面去解决,以便移民的村民长期赚钱或吃租金。

这样,县里不用再投资建工业园区的商业综合体,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园区建设上。

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入驻的企业越来越多,需要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多,到这里来打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而很多企业都是直接使用工业园区建好的标准厂房,工业园区并不建配套的宿舍。

只有那些自己建厂房的企业,才会有宿舍。

如此一来,很多职工需要在周边的移民村租房。

这样,就能保证园区周边的移民村的房子能够租出去,不会空着。

祖移民村房子的人多了,移民村的商业也会兴旺,让移民村的每家每户都有源源不断得到收入。

如此一来,县里就不用头疼移民村村民的生计问题了。

不过,这样一来,税收就会少很多。

移民村的土地征地费用和给移民户的30元/㎡的配套费先由工业园区出,县里后面再补给工业园区。

同时,把规模较大的村子合并,避免设立太多移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