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哩kanshuli.com

今天是工作日,只是打眼儿一瞧,秦小妹就看见了不下五个馄饨摊,卖热茶的、炸油条的就更多了,根本数不清。

一大堆卖吃食的摊贩里夹杂着少数几个卖小百货的和编织工艺品的,只能说竞争最大的还是吃吃喝喝的东西。

好在没有看见卖卤味的。

或许因是小本生意门槛低,摊贩的质量普遍都不高,不少人背个炉子就开摊儿,看上去既不干净也不专业,很难让人产生想花钱去买一份尝尝的欲望。

少数几个干出样子的摊子无一不是态度认真,明显下了本儿的,别的不说,光是桌椅板凳齐全这一点就很难得了。

还得是高科长有面子,门卫老头见秦小妹盯着对面一长溜的摊贩看,主动道:

“可别看对面这些摊子没几个像样的,正经不少挣呢~厂子里人多,大锅饭总有吃腻的时候,不仅一早一晚,中午吃饭也有人溜达出来开小灶,喝碗馄饨买个糖饼啥的。”

是了,对面的摊贩再多也架不住厂子里的工人基数大,哪怕一百个人里只有三五个人到摊子上买馄饨吃,那小馄饨摊都能赚飞咯。

“你们就在大门口,位置是顶顶好的,独一家!只要价格公道味道好,不怕不挣钱~”

多数有正经工作的人都看不上小摊小贩,也就是门卫老头消息灵,知道眼前的人不是寻常摆摊讨生活那一挂的,说话很是客气。

见有人在对面张望,不少摊贩都眼巴巴看着秦小妹等人,奇怪的是没人吆喝,也不知道是厂子不准还是抹不下脸。

到底是现在大多数人看来掉脸面的行当,会害羞也正常。

没看见竞争对手,秦小妹总算放下心来,冲母亲点了点头,三个人礼貌的和门卫道谢后又回到陈家。

本来就自信自己的手艺,出去一趟亲眼看见厂子门口那小猫三两只,钱大娘更是信心大涨。

回来就钻进厨房里忙活起来,准备明天大干一场。

晚些时候于家的摊子也拉来了公社,他们是用自家板车拉的东西,骡子是在族亲家租的,价格很公道。

秦小妹陪舅舅去厂子登记,熟悉摆摊位置,钱庆春在家里帮忙做卤菜,安置两家的东西。

这要是夏天还好,大道通畅又有骡子拉车,早晚回村并不麻烦。

冬天就费事些,尤其在带着一大堆东西的情况下。

老王家和大丫、方桂华一合计,干脆请秦小妹牵线找上子弟学校的门卫老王,租下了他家的小偏房放东西。

她们人不住那里,每天搭伴儿往来公社与村子,方便备货和照顾家庭。

多亏了村子里的豆腐生意,每天有不少大溪沟村的乡亲跟随豆腐车来往于公社和村子之间,安全上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光是这一点,大溪沟村的社员在公社做小生意就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