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哩kanshuli.com

他看着工人们兴奋的样子,心里也暖暖的。他走到合龙段旁,蹲下身摸了摸桥面,平整的沥青还带着一丝余温。他拿出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跨江大桥顺利合龙,历时一年,圆满完成监督任务。

回到市重点工程督导组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办公室里,组长正拿着一份文件在踱步,看到赵承平进来,赶紧迎上去:“承平,你可回来了!有个紧急任务,需要你去执行。”

赵承平放下背包,接过组长递来的文件,上面写着 “关于开展全市民生项目进度检查的通知”。组长解释道:“市里最近接到不少市民反映,有些区县的民生项目进度滞后,比如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医院建设等,影响了居民生活。局里决定让你带队,在一周内跑完五个区县,检查项目进度,找出滞后原因,督促他们加快施工。”

赵承平快速浏览着文件,五个区县分别是东城区、西郊区、南湖区、北山县和中宁县,每个区县都有 2-3 个民生项目需要检查。他心里盘算着:一周时间跑五个区县,平均每个区县只有一天多的时间,不仅要现场检查,还要整理报告,时间非常紧张。

“组长,我没问题。” 赵承平抬起头,眼神坚定地说,“我今天就收拾行李,明天一早就出发,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他知道,民生项目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老旧小区改造能让居民住上更舒适的房子,社区医院建设能让居民看病更方便,这些项目都不能耽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组长点点头,欣慰地说:“承平,我就知道你靠得住。这次任务重,你要注意安全,有什么问题及时跟我沟通。” 赵承平嗯了一声,转身回到自己的工位,开始收拾行李。

他打开衣柜,拿出一件深蓝色的冲锋衣 —— 这是他跑项目时最喜欢穿的衣服,耐磨、防水,还能装很多东西。他把冲锋衣叠好,放进背包里,又拿出洗漱用品、换洗衣物,最后把那个磨损的笔记本和民生项目的文件也放了进去。他特意检查了一遍笔记本,确保里面夹着的项目检查清单没有遗漏,清单上列着每个项目的计划进度、当前进度、检查重点等,都是他提前整理好的。

收拾完行李,已经是傍晚六点。赵承平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办公室,再次研究五个区县的民生项目资料。他把每个项目的施工图纸、进度计划、前期检查报告都找出来,逐一分析可能影响进度的因素:东城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可能存在居民协调问题,西郊区的社区医院建设可能面临建材供应短缺,南湖区的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可能遇到资金问题…… 他把这些潜在问题都记在笔记本上,准备到现场后重点核实。

晚上八点,办公室里的同事都走得差不多了,只有赵承平还在忙碌。他泡了一杯速溶咖啡,喝了一口,继续研究资料。他想起跨江大桥建设时的场景,想起工人们坚守的身影,心里更加坚定了信念:无论任务多艰巨,只要自己认真负责,就一定能完成。

第二天一早,赵承平背着背包,准时出发。

他开着单位配的旧桑塔纳,沿着市区主干道缓缓驶出,心里盘算着:按正常车速,上午十点就能到工地,正好赶上检查施工进度;要是路上顺利,还能和项目负责人聊聊滞后的原因。

车子驶离市区,进入省道后,路面渐渐变得坑洼起来。前几天下过雨,路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水洼,车轮碾过,溅起一片片泥水,打在车身上 “啪啪” 作响。赵承平握紧方向盘,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路面,时不时还要避让路边的碎石和坑洞。这台桑塔纳的减震早就不太好了,每过一个坑洼,车身就会剧烈摇晃,座椅也跟着上下颠簸,赵承平的后背被震得发麻,手里的笔记本都差点滑落到地上。

“慢点,再慢点。” 他嘴里默念着,脚下轻轻踩着刹车,把车速降到每小时四十公里。这样的速度,比预计时间慢了不少,但他不敢太快 —— 一方面是怕车子出问题,另一方面也怕错过路边的施工标识,毕竟北山县的安置房项目藏在县城边缘的乡村里,导航有时也不太精准。

走了大概一个小时,车子突然 “咯噔” 一声,剧烈震动了一下,随后发动机的声音变得异常沉闷。赵承平心里一紧,赶紧把车停在路边,打开双闪。他下车掀开引擎盖,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里面的线路和零件错综复杂,他虽然不懂修车,但也能看出是传动系统出了点小问题。“关键时刻掉链子。” 他叹了口气,掏出手机想联系维修厂,却发现这里信号极差,电话根本打不出去。

赵承平绕着车子转了两圈,又打开引擎盖仔细看了看,试着用扳手拧紧了几个松动的螺丝。他不知道这样能不能行,但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重新发动汽车,发动机的声音虽然还是有些沉闷,但至少能正常行驶了。“先凑活开到工地再说。” 他咬了咬牙,重新上路。

接下来的路程更加艰难,路面越来越窄,坑洼也越来越多,有时甚至要绕过整条被冲毁的路段。赵承平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不仅是因为紧张,更是因为长时间握着方向盘,手臂已经有些酸痛。他偶尔会打开车窗透透气,乡间的风带着泥土和庄稼的气息吹进来,稍微缓解了些许疲惫。他看着路边的农田和村庄,心里不禁想:北山县的老百姓盼着安置房早日完工,可这路况和车子都在拖后腿,不知道工地上的情况会不会更糟。

上午十一点半,车子终于驶进了北山县城区,又开了二十多分钟,才终于看到安置房项目的围挡。赵承平把车停在围挡外的空地上,熄了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路,他开了整整五个小时,比预计时间晚了一个半小时,后背已经被震得僵硬,手腕也有些发麻。他揉了揉肩膀,拿起帆布包,推开车门 —— 眼前的工地景象,让他心里刚松了口气又沉了下去。

工地的围挡上刷着 “建设美好家园,圆百姓安居梦” 的标语,可走进围挡内,却看不到丝毫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偌大的工地上,只有几个工人在远处的楼栋前砌墙,动作慢悠悠的,像是在打发时间;几台挖掘机和装载机静静地停在一旁,驾驶室里空无一人,机器上还落着一层薄薄的灰尘,显然已经停了很久。

“赵工,您可来了!” 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戴着安全帽的中年男人快步走了过来,脸上堆着笑容,正是项目负责人李经理。他伸出手想和赵承平握手,赵承平却只是点了点头,目光依旧在工地上扫视着。“路上不好走吧?我看您这车子,好像有点旧了。” 李经理尴尬地收回手,试图岔开话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工地怎么这么冷清?” 赵承平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穿透力,“按计划,现在应该有三十多个工人施工,怎么就这几个?” 他一边说,一边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李经理搓了搓手,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赵工,不瞒您说,最近材料供应跟不上,老是断货。水泥、钢筋、砖头等关键材料都不够,工人想干活也干不了,只能让一部分人先回去歇着,有材料了再叫他们来。” 他指了指远处的材料堆放区,“您看,那边的水泥堆都快见底了,钢筋也只剩下几捆,根本不够用。”

赵承平没有说话,只是迈开脚步,沿着工地缓缓走去。他没有先去材料堆放区,而是绕着正在施工的楼栋走了一圈。砌墙的工人看到他,动作明显加快了一些,但赵承平还是发现了问题:墙体的灰缝不均匀,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显然是工人施工时不够认真,或者是赶工导致的。他拿出手机,对着墙体拍了几张照片,心里暗暗想:就算材料供应不足,也不能降低施工质量,这样的墙体,后期很可能会出现开裂、渗水等问题。

走到材料堆放区,赵承平停下了脚步。眼前的景象确实如李经理所说:水泥堆只剩下小小的一堆,上面盖着的防雨布已经破了几个洞,露出里面受潮结块的水泥;钢筋堆也只有五六捆,堆放在木方上,但表面已经泛起了淡淡的锈迹;砖块堆更是少得可怜,只够工人砌半天墙的。他蹲下身,用手摸了摸水泥,果然已经结块了,用手一捏就碎成了粉末。“这些水泥放了多久了?” 他问道。